3.裝、卸和輸送易燃液體時,防止靜電產(chǎn)生。
(1)灌裝時,液體應從槽車等大型容器底部進入,或?qū)⒆⑷牍苌烊肴萜鞯撞浚?/span>
(2)控制液體的流速:
A:灌裝鐵路罐車時,液體在鶴管內(nèi)的容許流速按下式計算:
VD≤0.8
式中:V—烴類液體流速,m/s;
D—鶴管內(nèi)徑,m。
大鶴管裝車出口流速可以超過上述公式的計算值,但是不得大于5m/s。
B:灌裝汽車罐車時,液體在鶴管內(nèi)的容許流速按下式計算:
VD≤0.5
式中:V—烴類液體流速,m/s;
D—鶴管內(nèi)徑,m。
?。?)在輸送和灌裝過程中,應防止液體飛散噴濺,從底部或上部入罐的注油管末端應設計成不易使液體飛散的倒T形等形狀或另加導流板;或在上部灌裝時,使液體沿側(cè)壁緩慢下流;
?。?)對罐車等大型容器灌裝烴類液體時,宜從底部進油。若不得已采用頂部進油時,則其注油管宜伸入罐內(nèi)離罐底不大于200mm。在注油管未侵入液面前,其流速應限制在1m/s以內(nèi)。
?。?)烴類液體中應避免混入其他不相容的第二相雜質(zhì)如水等,并應盡量減少和排除槽車底和管道中的積水。當管道內(nèi)明顯存在第二物相時,其流速應限制在1m/s以內(nèi);
?。?)在貯存罐、罐車等大型容器內(nèi),可燃性液體的表面不允許存在不接地的導電性漂浮物;
(7)當不能以控制流速等方法來減少靜電積聚時,可以在管道的末端裝設液體靜電消除器;
?。?)在使用小型便攜式容器灌裝易燃絕緣性液體時,宜用金屬或?qū)ъo電容器,避免采用靜電非導電體容器。對金屬容器及金屬漏斗應跨接并接地。
(9)在設備內(nèi)進行灌裝、攪拌或循環(huán)過程中,禁止檢尺、取樣、測溫等現(xiàn)場操作;
?。?0)當灌裝、攪拌或循環(huán)停止后,應按操作規(guī)程靜置一段時間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工序。
4.不宜采用非金屬管輸送易燃液體。如必須使用,宜采用可導電的管子或內(nèi)設金屬絲、網(wǎng)的管子,并將金屬絲、網(wǎng)的一端可靠接地、或采用靜電屏蔽。
5.氣態(tài)粉態(tài)物料防護措施。
(1)在工藝設備的設計及結(jié)構(gòu)上應避免粉體的不正常滯留、堆積和飛揚;同時應配置必要的密閉、清掃和排放裝置;
?。?)氣體物料輸送系統(tǒng)內(nèi),應防止偶然性外來金屬導體混入,成為對地絕緣的導體;
?。?)應盡量采用金屬導體制作管道或部件。當采用靜電非導體時,應具體測量并評價其起電程度,必要時應采取相應措施;
?。?)必要時,可在氣流輸送系統(tǒng)的管道中央,順其走向加設兩端接地的金屬線,以降低其管內(nèi)的靜電電位,也可采用專用的管道靜電消除器;
?。?)高壓可燃氣體的對空排放,應選擇適宜的流向和處所。對于壓力高、容量大的氣體如液氫排放時,宜在排放口裝設專用的感應式消電器。
6.非導體,如橡膠、膠片、塑料薄膜、紙張等在生產(chǎn)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靜電,應采取靜電消除器消除。
7.如生產(chǎn)工藝條件許可,增加室內(nèi)空氣中的相對濕度至50%以上。
8.采取惰性氣體保護。
9.大型料倉內(nèi)部不應有突出的接地導體。在用頂部進料時,進料口不得伸出,應與倉頂取平。
10.人體及服裝防護。
?。?)重點防火防爆崗位的入門處,應設人體導靜電裝置;
?。?)屬0區(qū)、1區(qū)的防火防爆崗位(場所),且其可燃物的最小點燃能量在0.25mL以下時,操作人員(包括進入崗位的其他人員)應按要求穿好防靜電鞋和防靜電服;
?。?)嚴禁在崗位上穿、脫衣、褲或類似物;
?。?)爆炸危險場所的工作地面應配導電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