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施工方法
4.1混凝土和毛石的配合比按定額為10:3.15,按每30cm左右厚為一層分層施工。澆筑過程中先澆筑混凝土,人工投擲毛石,把毛石攪拌均勻后并進行振搗。大的毛石采用人工破碎的方法保證粒徑滿足設計要求。
4.2澆筑混凝土時,采用斜面分層法“一個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推進,一次到位”,這種自然流淌形成斜坡砼的方法,能較好地適應混凝土澆筑工藝,提高澆筑效率。先把基坑內的深坑,澆筑完畢,待砼初凝后再開始大面積的澆筑砼。
4.3毛石砼振搗密實,選有經(jīng)驗的工人進行振搗,振搗棒快插慢拔,插點均勻,采用交錯式的移動次序。振搗點間距為40cm,時間為20-30秒,以表面泛漿、不大量冒氣泡且不顯著下沉為準。每次的砼澆筑層厚度控制在25-35cm之間,并為使分層澆筑的上、下砼結為整體,振搗器應插入下面一層砼中5-10cm。
4.4試塊的取樣,同位、同一工作班、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每100m3取樣不得少于一次,一次連續(xù)灌注超時1000m3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樣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樣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yǎng)護試塊,同條件養(yǎng)護試塊的留置組數(shù)根據(jù)實際需要確定,每次澆注留置1-3組備用試塊。
4.5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應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振搗密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清除兩層間的接縫。平板振搗器的移動間距,應能保證振搗器的平板覆蓋已振搗的邊緣。
?? 4.6 砼應連續(xù)澆灌完畢,砼不能連續(xù)澆筑時,一般超過2h,應按施工縫處理。施工縫應留在砼與毛石交接處,使毛石露出砼面一半,并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接縫處理。
4.7砼振搗密實后,表面應用木抹子搓平。
?? 4.8砼的養(yǎng)護:砼澆筑完畢后,應在12h內加以覆蓋并澆水,澆水次數(shù)應能保持砼有足夠的濕潤狀態(tài)。
三、質量標準
1、保證項目
1.1 砼養(yǎng)護和施工縫處理必須符合施工規(guī)范的規(guī)定。
1.2 評定砼的試塊,必須按《混凝土強度評定標準》(GBJ107-87)的規(guī)定取樣、制作、養(yǎng)護和試驗。其強度必須符合施工規(guī)范的規(guī)定。
1.3 對設計不允許有裂縫的結構,嚴禁出現(xiàn)裂縫:設計允許出現(xiàn)裂縫的結構,其裂縫寬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基礎項目
2.1 砼應振搗密實,蜂窩面積一處不大于200cm2累計不大于400 cm2,無孔洞。
2.2 無縫隙無夾渣層。
3 、允許偏差項目,見下表:
毛石混凝土基礎允許偏差

?
四、成品保護
?1、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損壞時,方可拆除側面模板。
?2、在已澆筑的砼強度達到1.2Mpa后,方可在其上來往行人和進行上部施工。
?3、基礎內應根據(jù)設計要求預留孔洞或安置螺栓和預埋件,以免后鑿砼。
五、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砼不密實,有蜂窩麻面:主要由于振搗不密實、漏振或模板縫隙漏漿等原因造成。
?2、表面不平、標高不準、尺寸 :由于水平標志的線或木橛不準,操作時未認真找平,或模板支撐不牢等原因造成。
?3、縫隙夾渣:施工處砼結合不好,有雜物。主要是未認真清理造成。
?4、不規(guī)則裂縫:基礎過長而收縮,上下層混凝土結合不好,養(yǎng)護不夠,或拆模過早而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