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排除發(fā)生火災爆炸事故的物質條件
1、取代或控制用量?
?在化學品的生產、使用、加工過程中,經常使用有機溶劑,多數有機溶劑屬于易燃易爆化學品,其中還有一部分對人體有毒。
?在萃取、吸收等單元操作中,采用的多為易燃有機溶劑。
?用燃燒性能較差的代替易燃溶劑。
?選擇燃燒危險性較小代替危險性大的
?沸點和蒸氣壓數據是重要依據。
?醋酸戊酯、丁醇、戊醇、乙二醇、氯苯、二甲苯等都是沸點在110℃以上燃燒危險性較小的液體。
?氯的甲烷及乙烯衍生物,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為不燃液體,在許多情況下可以用來代替可燃液體。
?在生產過程中不用或少用可燃可爆物質,這是一個“釜底抽薪”的辦法,是為生產創(chuàng)造安全條件值得考慮的方法,但是這只有在工藝上可行的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
2、防止泄漏?
?基本措施——密閉或密封,防止泄漏。
?防止外泄——具有壓力的設備,應防止氣體、液體或粉塵逸出;
?防止漏入——真空設備,防止空氣漏入設備內部。
?防止直接揮發(fā)——開口的容器、破損的鐵桶、容積較大且沒有保護措施的玻璃瓶是不允許貯存易燃液體的;
?防止容器破碎——不耐壓的容器是不能貯存壓縮氣體和加壓液體的。
?
?盡量少用法蘭連接,多用焊接;
?輸送危險氣體、液體的管道應采用無縫鋼管;
?盛裝具有腐蝕性介質的容器,底部盡可能不裝閥門,腐蝕性液體應從頂部抽吸排出。
?盡量使用磁浮式液位計,如用玻璃管液位計,要裝設結實的保護,以免打碎玻璃,漏出易燃液體,應慎重使用脆性材料。
?對密封性不能保證的系統(tǒng),采用負壓操作可防止爆炸性氣體逸入廠房,但在負壓下操作,要特別注意設備清理打開排空閥時,不要讓大量空氣吸入。
接觸氧化劑如高錳酸鉀、氯酸鉀、硝酸銨、漂白粉等生產的傳動裝置部分的密閉性能必須良好;
?轉動軸密封不嚴會使粉塵與油類接觸;
?要定期清洗傳動裝置,及時更換潤滑劑,防止粉塵滲進變速箱與潤滑油相混,由于蝸輪、蝸桿摩擦生熱而引發(fā)爆炸。
?3、通風排氣?
?氣體、蒸氣或粉塵泄漏、滲漏到室內;
?完全依靠設備密閉,消除可燃物在廠房內的存在是不可能的
?往往借助于通風來降低車間內空氣中可燃物的濃度。
?通風可分為機械通風和自然通風;
?按換氣方式也可分為排風和送風;
?按作用范圍可分為局部通風和全面通風。
?通風排氣的效果要滿足兩個要求,
??? 一是防火防爆,
?? ?二是避免人員中毒。
?當僅是易燃易爆物質存在時,其在車間內的容許濃度可在爆炸極限下限的25%;
?燃氣檢測報警探測裝置的報警值一般也設定在此濃度;
?對于存在既易燃易爆又具有毒性的物質,應考慮到在有人操作的場所,其容許濃度應由毒物在車間內的最高容許濃度來定,因為在通常情況下毒物的最高容許濃度比爆炸下限要低得多。
?例如: CO
1、按照可燃氣體:CO的爆炸下限是12.5%,按照可燃氣體檢測,其一級報警值應設定在12.5%×25%=3.13%;
2、按照有毒氣體:CO的最高允許濃度為50ml.m-3,約為0.005%,按照有毒氣體設置報警值應為低于0.005%。
3、在有毒氣體存在的場所,檢測器報警值必須按照有毒氣體的要求設置報警值。
?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時,就必須采用機械通風,強制換氣。
?不管是采用排風還是采用送風方式,都要避免氣體循環(huán)使用,保證進入車間的為純凈的空氣。
?排放口高出車間的高度 。
?排除有燃燒爆炸危險的粉塵和容易起火的碎屑的排風系統(tǒng),要先選用恰當的方法對空氣進行除塵凈化,其除塵器裝置也應采用不產生火花的材料。
?局部通風常用于某一個環(huán)境惡化工作崗位,比如小工件的噴漆作業(yè)、磨光工序,有毒氣體或粉塵濃度特別高,局部的強制通風可以保證工作位置的空氣質量。
?對局部通風,應注意氣體或蒸氣的密度,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要防止在低洼處積聚;密度比空氣小的要防止在高處死角上積聚。
?一般情況下,排除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排氣口要設在低處;相反,排除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排氣口要設在高處或頂部。
4、惰性化(處理)?
?惰性化的兩種情況:
?①向已經存在可燃氣體的容器或設備中充入惰性氣體,稀釋或吹走可燃氣體;
?②準備投入可燃氣體或易燃液體的設備,通入可燃氣體,降低氧氣濃度。
?
?目的:
?①使可燃氣降至可燃下限以下。
?②使系統(tǒng)內氧氣的濃度j(O2)低于最小氧氣濃度(MOC)。
最小氧氣濃度
?最小氧氣濃度是指在空氣和燃料的體積之和中氧氣所占的百分比(體積分數j);低于這個百分比,火焰就不能傳播。
?最小氧氣濃度實質上是易燃物料的加工中氧的最高允許濃度。
?如:半水煤氣 中氧氣濃度控制在0.5%以下,達到0.8%自動停車。
?如果沒有實驗數據,則可通過燃燒反應的化學計算式及可燃下限(爆炸下限)來估算最小氧氣濃度。最小氧氣濃度的計算式為:
[ 例] 求丙烷(C3 H8 )在空氣中燃燒的最小氧氣濃度。
??? 解:寫出化學反應式:C3H8+5O2 —→ 3CO2+4H2O
平衡的化學反應式中丙烷的物質量為1mol,氧的物質量為5mol,查得丙烷在空氣中的燃燒下限L下 =2.2%,計算得
計算說明,在反應系統(tǒng)內加入氮氣至j(O2)<11%時,就可以阻止丙烷的燃燒。這種方法適用于許多碳氫化合物。?
?大多數可燃氣體的最小氧氣濃度約為10%,大多數粉塵的最小氧氣濃度約為8%。
?如果用惰性氣體對容器內混合可燃氣進行惰性化,使氧氣濃度降至安全濃度,一般控制點比最小氧氣濃度低4個百分點,即如果最小氧氣濃度為j(O2)=10%,則將j(O2)控制在6%左右。
?(1) 惰性化方法之一——覆蓋隔離
?設備內,液相上方的氣相空間保持惰性氛圍,需要系統(tǒng)設置具有自動添加惰性氣體的裝置,以確保氧氣濃度始終低于最小氧氣濃度。
?自動控制-監(jiān)測與通氣裝置聯(lián)動。
?設有連續(xù)測定系統(tǒng)氧濃度的在線分析儀,設定系統(tǒng)氧氣濃度的控制點,當氧氣濃度接近最小氧氣濃度控制點時,添加惰性氣體的控制系統(tǒng)啟動或調解通氣量。
(2) 惰性化方法之二——置換
?置換是在開、停車或動火維修時常用的使容器惰性化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真空抽凈法,即將容器抽真空,直至達到預定的真空狀態(tài),接著充入惰性氣體(如N2)至大氣壓,再抽真空、充N2,直至容器內達到預定的氧氣濃度。
壓力凈化法
?壓力凈化法,即向容器中加入加壓的惰性氣體直至擴散到整個容器后,氣體再排入大氣,直到容器壓力降至大氣壓,一般要要進行幾次循環(huán)才能使氧含量降至預定濃度。
壓力惰性化過程壓力與氣體組成的變化?
三元組分圖及最小氧氣濃度
第m次充壓后氧氣的摩爾分數為:?
氧氣控制濃度、充氣壓力與循環(huán)次數的關系?
惰性氣體用量的理論計算?
吹掃凈化法
?吹掃凈化法,吹掃凈化法最簡單,將惰性氣體從容器的一個口加入,而混合氣從容器的另一個口排入大氣,注意不能有死角。
?如果設備不宜用真空抽凈及壓力凈化法時,即可使用這種方法。
?企業(yè)中將吹掃凈化操作稱為“掃線”
稀釋惰化法
?通入惰性氣體的同時放出混合氣體;
?相當于對氧氣進行稀釋;
?適用于大型儲存容器,如氣柜、儲罐等。
?置換所用的惰性氣體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氮氣、二氧化碳、凈化的煙道氣為常用的置換氣體,有時也用水蒸氣以及鹵代烴等燃燒阻滯劑。
?對設備和管道內沒有排凈的易燃有毒液體,一般采用蒸汽或惰性氣體進行吹掃的方法來清除。設備和管道吹掃完畢并分析合格后,應及時加盲板與運行系統(tǒng)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