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60年代我國生產出第一臺塔機起,我國塔式起重機研究、開發(fā)、生產、銷售和使用已經歷40多年的歷史。這40多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塔式起重機的產量和擁有量增長很快。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塔機生產企業(yè)已達到300多家,每年產量9000多臺,高峰期已近萬臺,已經成為世界上塔機產量最多的國家?,F在,全國大中小城市建設中,使用塔式起重機的越來越多,發(fā)展形勢很好。但是,由于我國區(qū)域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qū)的經濟、科技、文化發(fā)展水平很不平衡,差別很大。對塔式起重機的需求、使用、管理差別也非常大,生產、安裝、操作使用的水平差別也很大。塔機的大量增加,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各種安全隱患,每年都要出幾十起重大安全事故,造成機毀人亡損失慘重。這是負面影響。實際上發(fā)達國家塔機的發(fā)展歷史也同樣付出了不少血的教訓。問題在于大家怎么從這許許多多事故中,分析原因吸取教訓,落到實處減少事故。因此就實際工作中的體會,提出一些建議,供有關部門和人員參考。
1.加強教育培訓,普及科技知識是減少事故的有力手段
塔式起重機是安全要求很高的機種,無論是操作人員、指揮人員或工地上的工作人員,都應當要求有一定的安全知識和科技知識,缺乏知識,是造成事故最重要的原因??墒侵两駷橹?,我們的生產企業(yè)、我們的用戶對有關人員的教育培訓做得并不很實在。上級管理部門,出了事故以后,主要是忙于追查原因、追究責任、提出處理辦法。而平時真正強調和組織教育培訓又做的很少。各省、市、區(qū)的有關管理部門也很少組織培訓班,也缺少適用的培訓教材。如果不做實際的組織培訓工作,單靠登記、發(fā)證,水平很難提高,實效的確不大。比如有的用戶買了產品后,使用說明書等資料都放在機動科存檔。操作人員連說明書都沒有見到,這就很難了解他們所用的塔機的性能特點。也就很難保證操作不會失誤。所以建議管理部門把工作重心轉到加強教育培訓上來。即使自己做不了很多具體工作,也要組織或授權有關人員去做。如果各地真正把教育培訓工作落到實處,讓有關人員多懂一些專業(yè)知識,那很多安全事故就可以避免。就會大大減少人們生命財產的損失。
2.缺乏狀態(tài)顯示系統是我國塔機安全的最大隱患
塔機最大的事故是倒塔,而倒塔的最直接原因是失去力矩平衡。國外塔機比中國塔機要好,其重要的一點是駕駛室有狀態(tài)顯示裝置。大家都知道汽車有行駛速度表,塔機若沒有力矩顯示表,操作人員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所處狀態(tài)是否危險。這個道理再清楚不過了,然而我們的管理部門、檢查人員卻沒有把缺乏顯示器系統放在議事日程上。有科技成果沒有積極去推廣應用,那就更談不上去鼓勵安全裝置攻關了。
至今為止,國產塔機一直只有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這些東西只能起限制作用。超負載使用時,它會起限制作用。但平時工作正常與否,操作人員并不知道。一旦限制器不正常,超負載了,操作人員還不知道,這就存在很大的事故隱患。而能隨時顯示的監(jiān)控裝置卻不同,它能隨時告知操作人員所處的狀態(tài),它一出毛病,操作人員就可以立即停止操作,先檢修后再操作,這就可以消除事故隱患。抓好這樣的事,才是真正抓住了要害。
3.更新觀念改進管理,為技術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
塔式起重機是安全要求很高的產品,是執(zhí)行許可證的。許可證主要是監(jiān)督粗制濫造,危害工地安全的人和事。但許可證不宜僅僅用現有的東西去限制企業(yè),把企業(yè)當作約束管理對象。而應當更新觀念,立足發(fā)展進步,支持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F在,我國塔機行業(yè)的技術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重大的創(chuàng)新仍很缺乏,很多早已存在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比如缺乏狀態(tài)顯示系統,起升機構基本上是老式小而長的卷筒,亂繩和打扭現象嚴重,鋼絲繩損耗大,沒有防碰撞裝置等等,與國外塔機存在很大的差距。然而我們的各級管理部門很少有這些概念。他們只想到怎么去堵問題,很少想到怎么去引導技術進步。多年來的作法,幾乎很少改變,條條框框到是越來越多,解決實質性重大技術問題的措施可不多。有些地方管理部門,在沒有標準依據的情況下,可以隨便發(fā)文禁止某個產品,而有些禁令在科技上是說不通的。有的人想搞個什么新東西,審批手續(xù)特別多,管理費用很高,使人望而卻步,所以科技進步、科技創(chuàng)新很難。這種狀況,如果不從觀念上更新,不改變管理,不給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我們離國外差距就會越來越遠,我們也就很難從根本上提高安全保障。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對待新事物一直應持有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