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改善的對策研究
??????? 體系的改善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并應與實際操作相銜接。將體系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負面的質量問題及正面的質量成績(質量信息)→及時進行收集→建立有效的糾正預防措施→進行有效糾正→對于糾正結果進行監(jiān)督→修改文件→進行培訓。就這樣周而復始,怎么能夠建立不了一個高水平的質量管理呢?
??????? 質量信息主要來源于體系運行中日常出現的各種問題,公司內部體系審核中發(fā)現的問題,國內外的各種檢查中發(fā)現的問題,客戶反饋的問題等。
??????? 2.1日常檢查
??????? 日常檢查中發(fā)現的問題,每天以報表的形式報質檢部由質檢部質量信息匯總人員,進行及時的匯總整理。重要的問題,通知生產廠制定出糾正預防措施,進行有效整改。
??????? 2.2 定期檢查
??????? 每月一次由考核小組進行檢查,對于檢查中發(fā)現的問題,由各生產廠制定出糾正預防措施,進行有效整改。
??????? 2.3內部審核
??????? 內部審核應起到應有的作用,質量體系的每半年一次的內部審核及每年一次管理評審應該真正開展起來。
??????? 尤其是內部審核,對于質量體系的運行狀況能夠進行全面的評價,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制定糾正預防措施→糾正的實施→文件的更改,這個過程是質量體系自我完善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種重要的監(jiān)督。內部審核可以定期請外面的審核員來幫助內審,這種情況下,我們公司內部和審核員都不怕提出問題。更能公正的對食品企業(yè)的質量體系進行客觀的評價。
??????? 2.4 外部檢查及認證
??????? 公司每年都要接待很多的外部檢查及認證,包括檢驗檢疫部門、國內外的客戶的檢查,以及ISO22000、BRC、IFS等食品安全體系認證。由生產廠、質檢部或相關的部門的陪同人員,將檢查的問題進行匯總,打印成正規(guī)的報告,由質檢部統(tǒng)一存檔管理,對于糾正的結果,由質檢部跟蹤驗證,并寫出正規(guī)的報告,與問題形成正規(guī)的檔案。重要的信息由質檢部負責文件的制定及修改,并進行及時的發(fā)布。
??????? 2.5 客戶的反饋
??????? 客戶反饋回的各種質量信息,應由質檢部進行匯總,對于問題,由各相關部門制定出糾正措施,送質檢部一并歸檔,質檢部對于糾正措施的實施進行跟蹤驗證,并也一并歸檔。對于糾正的結果,由質檢部跟蹤驗證,并寫出正規(guī)的報告,與問題形成正規(guī)的檔案。重要的信息由質檢部負責文件的制定及修改,并及時進行發(fā)布。
??????? 總之,以上內部體系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生產廠和質檢部對出現問題進行集中,報質檢部匯總,并要追尋到問題產生的根源,由問題產生的部門,制定出詳細的糾正預防措施,由質檢部審核確認后,在質檢部備案,質檢部現場品控員,在日常的檢查中,負責對糾正預防措施的實施進行跟蹤檢查,現場質量保證人員跟蹤檢查實施情況。質檢部根據問題的性質進行質量文件的修改,以確保能在以后的操作中及對人員的培訓中加以流程化。這給以后的人員的培訓提供了良好的資料,并能保證在以后的生產中重點關注,重點落實執(zhí)行。
??????? 3食品企業(y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對策研究
??????? 3.1 質檢部對于形成的各種文件及制度及時發(fā)布,同時對相關人員進行簡短的培訓,按公司的要求對各生產廠進行質量管理。各種質量制度不要以“通知“的形式下發(fā),應作為質量體系的一部分下發(fā)。
??????? 3.2質檢部從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對各生產廠質量體系運行的情況進行監(jiān)督。同時定期檢查,又是對日常檢查的落實進行監(jiān)督。
??????? 3.2.1日常檢查:由質檢部現場的品質控制員來執(zhí)行,檢查應是全面的,應涉及加工工藝的執(zhí)行,工作計劃(包括車間清洗消毒計劃、設備維護保養(yǎng)計劃、加工人員的消毒等)、標準衛(wèi)生操作規(guī)定(SSOP)的執(zhí)行,關鍵控制點是否失控,當日加工產品的原輔料、包裝物料的來源追溯,產品的追蹤等等全面的檢查監(jiān)督。日常檢查可以不參入生產廠質量考核計分,主要責任是監(jiān)督。但可建立質檢部質檢員的考核方案,由定期檢查的結果來進行質檢部內部考核。
??????? 3.2.2定期檢查:一月一次由專門的考核小組負責??己诵〗M應是對生產熟悉、公司文件規(guī)定非常了解的經驗豐富的人員組成。
??????? 3.3 利用產品品質來驗證體系運行效果
??????? 產品質量主要在過程中控制,整個生產的管理主要依賴于上面所述的食品安全質量體系的建立、運行、不斷的改進。而最終成品的檢驗,只是一個監(jiān)督的手段,驗證設立的目標是否已達到,包括產品的質量目標及各部門的質量目標,而不能做為一個控制手段。
??????? 3.3.1工序半成品的檢驗:由車間工序質檢員負責,要求最大限度地將不合格品控制在冷凍前,并要進行詳細的記錄,報告生產廠長進行復核,然后以報表的形式,報質檢部;
??????? 3.3.2成品的感官檢驗:只可以作為一個驗證手段,驗證加工工藝的執(zhí)行情況、加工工藝的合理性、半成品檢驗的控制力度是否足夠等;而不應該作為一個控制手段,“檢驗把關”是一個已經過時、不科學的質量控制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要降低產品的出成率。
??????? 3.3.3成品的微生物的檢驗:是質量控制體系是否得以全面良好執(zhí)行的驗證,涉及體系運行的各個方面。
??????? 3.3.4成品的農殘檢驗:是對農殘控制體系是否得以全面良好執(zhí)行的驗證,涉及農殘控制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基地的管理體系、原料的農殘控制體系等。
??????? 3.3.5外部客戶的檢驗:客戶的反饋及客戶驗貨等對企業(yè)產品的質量的評估更能較有力地說明產品質量水平。
????????
??????? 4 結論
??????? 總之,我國企業(yè)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從整體上來說有了明顯的、質的提高,目前對企業(yè)質量改革,不應該是對十多年來形成體系的全盤的否定,而應該是如何進一步的完善的基礎上,逐步引入新的管理體系,但不能操之過及,由于我國食品企業(yè)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的性質決定了,所謂的質量體系管理,最終也要納為對人的管理,因此接受過程及實施過程相應應要慢一些,要制定一個,實施一個,并監(jiān)督控制一個的基礎上,再進行下一個。
??????? 參考文獻
??????? [1]董建偉.論企業(yè)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J].中國科技縱橫,? 2010,7(14):296-296.
??????? [2]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S].
??????? [3] GB/T22000-2006 Idt 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食品鏈中各類組織的要求[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