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58年生產(chǎn)大躍進和全民辦電以來在黨的領導下,群眾發(fā)揮了敢想敢干積極主動的研究精神,自制不少新型小鍋爐。這些鍋爐絕大多數(shù)制造質(zhì)量都是好的,對保證生產(chǎn)和辦電都起了重大作用,但少數(shù)單位沒有按照承壓部件的要求進行制造,也有些單位趕任務,因而在制造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僅根據(jù)鞍山鋼鐵公司安全處、錦州市勞動局的報告反映以及我局的調(diào)查表明。不論在鋼材、設計制造以及工藝過程等方面還存在影響安全的嚴重問題,必須加以改進?,F(xiàn)將這些問題改進意見綜 合如下,供各地在制造、檢查鍋爐時參考。
一、設計構造方面
1.蘭開夏鍋爐的對接爐膽,采用兩塊三角鐵加強。(如圖1)因三角鐵與爐膽之間,除兩邊焊牢外,中間不易貼緊,存有空氣間隙,導熱性差,這樣勢必造成加強處的鋼板過熱。北京××研究院,蘭開夏鍋爐的爐膽就是這種加強方式,運行不久即在爐膽加強部位(前兩節(jié)),因膨脹原因使加強圈兩邊焊縫開裂;加強圈處的鋼板由于過熱造成許多裂紋,以致裂穿漏水。此外。實踐證明這種加強方式與爐膽結構是不安全的,應當避免采用。扳邊與封頭焊接處,因膨脹無補償,造成很多凹槽,如果已經(jīng)制成的爐膽,我們建議:采用圖2所示的鐵板加強。在加強板的底部采用等距連續(xù)鉆孔,以利爐水流通,未鉆孔與爐膽進行焊接。但這并不是根本解決辦法。因它對爐膽縱向膨脹沒有補償作用,時間長仍要出毛病。因此對新制的爐膽應改變這種爐膽結構的設計。
2.鍋筒封頭的設計采用角焊(如圖3),這種結構形式是不合理的,當封頭承受壓力時,使焊縫應力集中,造成裂紋甚至破裂。同時這種封頭沒有彈性網(wǎng)板會產(chǎn)生變形。我們認為新制鍋爐應采用圖4的結構形式。如果已制成的鍋爐,在封頭和鍋筒之間加裝三個平均分布受均勻的斜角拉撐,以便增加其強度。
3.鍋爐是半圓筒與板直接角焊連接的(如圖5),此種結構更危險,焊縫極易損壞。因此新制的鍋爐應禁止采用此種設計形式。對于已經(jīng)制成的鍋爐并已投入運行的,應采取可靠的措施。
4.管孔不按著鍋筒壁的垂直方向開孔(如圖6),這樣削弱了鍋筒的強度。而且管子與鍋筒連接也不牢固。應按圖6甲方法開孔,就是應按徑向方向即管子中心線應與鍋筒壁互相垂直,這樣結構也比較牢固,接觸也比較嚴密,管子膨脹時,彎曲部分可以補償。
5.鍋爐上升管的彎曲部分采用角焊(如圖7)這種結構在受熱膨脹時易產(chǎn)生裂紋。應改為彎管焊接。
6.用四塊鋼板焊制成的聯(lián)箱(如圖8)不僅沒有坡口,而且只在表面浮焊一層,這樣焊縫不牢固。實踐證明是不安全的。北京某場因采用此種結構與焊接方式,造成爆裂事故,應改為圖9的焊接結構。
7.鍋筒聯(lián)箱上缺少必要的人孔和手孔,這對檢查和清除水垢都不方便 ,安全附件也不齊全。在制造中沒有圖紙,也沒有進行強度計算,所以對于已制成的鍋爐應重新在適當?shù)匚婚_人孔和手孔,增添必要的全金附件,補畫圖紙,并進行強度核算。
二、鋼材方面
8.制造鍋爐使用的鋼材,少數(shù)單位沒有任何資料,有的對鋼板牌號也不清楚。鋼板重皮(夾層)現(xiàn)象很嚴重,有陷的鋼材是不允許 爐的,但根據(jù)我國鍋爐鋼板不足的具體情況,可以將重皮部分割去,其余部分還可以使用,對使用的應有技術資料,則應作必要的機械試驗。如:彎曲試驗,拉力試驗等。
三、工程及焊接方面
9.爐管使用的規(guī)格不一,在同一臺鍋爐中所用的管子粗細不同,管壁厚度不同,管距不等。不同直徑的管子對焊時,有些單位將小直徑的管子套入大直徑的管子內(nèi),然后進行搭焊,這種焊接形式是錯誤的,當管子受熱膨脹時,焊口很易損壞。為此,應采用將小直徑管子擴大或大直徑管子縮小的辦法來進行對接焊接。
10.鍋爐焊接時有些單位認為焊的很寬很厚會增強焊縫強度,實際上焊接強度主要是決定于焊接質(zhì)量,太厚太寬反而會增加焊縫的應力集中導致金屬過熱,另外焊接質(zhì)量較差,在焊接前的坡口不合要求,由于結構不好,發(fā)生焊不透的現(xiàn)象。
11.對使用的焊條不合乎技術要求,有的拿到就用,這樣對焊縫強度是有影響的,使用的焊條其機械性能能和化學成分應與鋼板的機械性能、化學成分一樣或相接近一樣。
12.鍋筒上開孔和鋼板切割,有的采有用氣害割,但用氣割后大多數(shù)不留出機械加工裕量,這是不對的,因金屬組織氣割會因過熱而發(fā)生變化,如不將變化的金屬去掉,很容易發(fā)生裂紋和使該部分金屬強度降低。另外鍋筒管孔用氣割后管孔大小不均也不圓。這樣管孔與管子之間的間隙過大不均均而且僅在外側焊接(如圖10),內(nèi)側的管孔和管子之間會沉積水垢,影響傳熱和腐蝕,所以在內(nèi)側也要薄焊一層,防止沉積水垢,必須指出,在正常情況下,內(nèi)側焊接即可。并不需要內(nèi)外側都焊。
13.管子脹口露頭不足,有短到3公厘的,這樣鍋爐在運行不正常的情況下,很容易發(fā)生管子脫口的事故,一般管子的露出都分應不小于67公厘。
14.封頭加工不圓與鍋筒連接產(chǎn)生偏差,加外鍋筒在卷圓時質(zhì)量也不好,使兩邊接縫處不對齊(如圖11),這種工藝質(zhì)量在鍋爐制造上是不允許的。
15.多數(shù)單位的鍋爐各部件在安裝時,沒有考慮到鍋爐受熱后的膨脹因素,因此,就會造成鍋筒彎曲或爐管變形、管接頭漏水等等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