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產過程
水泥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等幾種,此外還有特殊用途的耐酸水泥、筑壩用水泥等。隨品種不同,原料也有所差別。主要有石灰石、黏土、火山泥、頁巖、鐵粉、煤炭、礦渣、石膏、硅藻土等。生產方法有水法、干法兩種,干法與濕法的區(qū)別,主要是原料加工處理方法不同,干法是石灰石粉碎后,要同黏土、鐵粉、煤等原料經過烘干、配料后進入細磨。濕法時則不需要烘干,將原料加水磨成泥漿,泵入原泥地,再送入窯中燒成。燒成設備有立窯、回轉窯之分。
二、職業(yè)危害因素
1、水泥生產過程中的職業(yè)危害主要粉塵,從原料粉碎、細磨、燒成、成品水泥細磨,直到水泥成品包裝、運出等,所有的設備和運輸系統都產生粉塵,粉塵不但污染作業(yè)場所,而且從煙筒放出去的每小時以噸計的大量粉塵,是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重要來源。燒成以前,工人所接觸的是原料粉塵,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燒成以后工人所接觸到的粉塵是成品水泥粉塵,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小于5%。水泥粉塵能否引起塵肺,國內外曾有爭論,但20世紀80年代的研究結果表明,水泥引起的塵肺已被證實,我國已將水泥塵肺列入職業(yè)病名單。
2、高溫和輻射熱主要存在于燒成車間。噪聲和振動則存在于整個生產過程中。
三 預防措施
1、從表面上看,水泥生產中的職業(yè)危害控制措施主要是防塵問題,但實踐證明,為了解決粉塵的危害,首先要從生產技術的革新、生產流程的合理化、生產設備的密閉化開始。造成車間內外環(huán)境嚴重污染的粉塵,都是水泥廠經過加工、制造出來的原料、成品,大量流失是不經濟的,生產“粉塵”狀成品的企業(yè),不嚴密控制“粉塵”,甚至造成危害,是沒有道理的。那種開放式的原始生產方法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國內一些水泥廠就是通過企業(yè)技術革新,調整生產流程,使之合理化。
密閉所有發(fā)塵設備,不但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也使作業(yè)場所的粉塵濃度大大降低了。否則,混亂的生產流程,開放式的生產設備,人力的運輸工具,是根本無法防塵的。
防塵設備必須在生產過程的機械化、密閉化的基礎上才能發(fā)揮作用。重點是各種粉碎設備、運輸設備和包裝機。粉碎設備的防塵措施,應采取密閉—通風—除塵系統解決。
運輸設備,關鍵是密閉,必要時,可輔以減壓為目的的通風措施。包裝機由于需要有包裝工配合操作,因此無法將裝袋口密閉,可以用右側方吸出或下方吸出的通風裝置來控制。
2、防暑措施。水泥廠的高溫作業(yè)主要在燃燒和烘干作業(yè)中,可因地制宜地采取隔熱、自然通風和局部通風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