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是社會生活和社會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公共資源。為了提高供電系統(tǒng)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省也實施的農網改造工程。人們在享受電力資源帶來的高效、便捷、環(huán)保的同時,由于受到資金投入、安全意識、日常維護等因素的影響,也產生了一些用電的安全隱患。
我們的農村學校作為一個特殊的用電群體,在使用時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值得大家思考:
一. 線路老化
我們學校的建筑物多建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時候對電力線路的設計要求不夠嚴格,線路施工的質量也不高,許多線路使用的是鋁制導線。這樣的供電線路使用至今也已經有二三十年了,線路的接線部分普遍出現老化、松動,使得原本不堪重負的線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打折扣。
更為嚴重的是,目前有些學校仍然存在一些土木結構的舊房,這些舊房的建造時間更早,破損更為嚴重,雖然這些房子現在已經被列為危房,但至今還未拆除,許多被作為儲物間使用。而這些危房的供電線路更是慘不忍睹,有些房頂漏水浸濕線路;有些電線脫落;有些電燈破損、插座裸露……如果維護不及時,這些都很容易釀成慘劇的。
二. 安全意識薄弱
電力資源浪費嚴重?,F在新建的建筑物對電力線路的要求比較高,同時對照明燈具的配備也較為充足。就拿我們學校,一間40平米的教室就裝配了十支40瓦的日光燈。要是遇上陰天需要開燈補充光線時,有些老師如果不注意控制,很容易把10支日光燈全部打開,這樣不但造成電力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加大了供電線路的負載。
使用的電器安全性能低。學校有些老師用電的安全意識也比較薄弱,至今仍然有部分老師在使用那種裸露的電熱絲做成的電爐進行燒水煮食。這種電爐的安全性能非常的低,特別是使用一段時間后,電熱絲容易變形。萬一變形的電熱絲就會觸碰金屬鍋底,裸露的電熱絲和金屬鍋之間形成短路通電,這是非常危險的狀況,有可能會燒毀供電線路,釀成火災;即使沒有燒毀線路,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觸金屬鍋,也會觸電的。
隨意搭接也是安全意思薄弱的普遍現象。有些老師為了使用方便,就對線路隨意搭接,特別是在插座上使用轉接插座。這樣原來只能插一件電器的插座,卻插上了很多的電器;在原來的一條線路上又延伸了更長電路,接上了更多的電器,這些都增加了線路的負荷。線路的長時間超負荷使用,不但容易造成線路發(fā)熱,導線老化,接頭松動,增加了用電的危險。
人為地破壞電路安全。供電線路一般都安裝有保險絲,它可以在線路出現超大負荷的時候自動熔斷,保護線路,避免發(fā)生起火。但是有些老師意識薄弱,為了使用方便,用金屬絲代替了保險絲,這樣就失去了原來的保護功能了。
三. 基建工程的用電
這幾年正好是許多學校校舍重建、擴建的高峰期,在學生上課期間,許多學校仍然不可避免地有在建工程正在進行。建筑工地的用電特點是用電量大、供電線路臨時搭接、用電環(huán)境簡陋等特點,所以工地用電也是值得重視的校園安全用電的薄弱區(qū)。
四. 斷電造成的次生隱患
農村學校地處偏遠,從電力公司過來的輸電線路長,一條輸電線往往要翻山越嶺,延綿幾十公里。這樣的輸電系統(tǒng)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特別是雷雨天,有時候一個閃電就能造成變電站的設備跳閘造成斷電。在學校,這種突發(fā)的斷電會造成許多麻煩,經常是食堂的飯食煮到一半,不得不更換爐具,改用燃氣灶。如果斷電發(fā)生在晚上危害就更大了:學生的晚自習不得不中斷;寄宿生不得不在宿舍點燃蠟燭照明,給學校帶來了更加危險的明火安全隱患了。
我們怎么才能讓學校安全用電,盡可能地消除安全隱患、預防用電安全事故呢?學校的安全牽動著社會的方方面面,老師、學校、政府和供電公司都應該在維護學校安全的方面盡到應有的責任,為學校的安全用電保駕護航。
首先是老師。我們的老師是學校用電的直接使用者,必需先要具備節(jié)約用電的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節(jié)約用電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只要每個人都做一點,就能為社會節(jié)約很大的資源。同時還要提高用電安全意識,規(guī)范用電操作,這樣才能有效的預防事故和災難的發(fā)生,保護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最后,我們的老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時機,做好安全用電的宣傳和安全知識的普及,讓我們的下一代從小掌握安全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用電習慣。
其次是學校和政府。學校是校園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在校園安全用電方面負有直接的責任,因此學校必須建立一套安全的制度;負責定期檢查和維護校園內的供電線路,排查安全隱患;及時地發(fā)現問題、反映問題,及時地做好部門協(xié)調,爭取解決問題。而政府是學校的領導單位,要做到關心學校用電安全,做好指導和檢查學校的安全工作,同時要積極地籌措資金,改善學校的供電線路和用電設備,提高學校用電安全的等級。
第三是供電公司。供電公司是提供電力資源的最堅實基礎,向人們提供安全、可靠、穩(wěn)定的電力資源。供電公司也應該做好農村輸電線路的維護工作,努力提高服務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