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 查 內(nèi) 容
|
檢 查 記 錄
|
水平敷設至建筑物的垂直距離在陽臺、平臺和跨建筑物頂2.5
|
|
在窗戶上0.2
|
|
在窗戶下0.8
|
|
與其他線路交叉敷設在高壓線路下方2.0
|
|
敷設在有弱電線路上方1.0
|
|
與地面間距水平敷設室內(nèi)2.5室外2.7
|
|
垂直敷設
|
|
室內(nèi)1.8
|
|
室外2.7
|
|
接戶線在最大弛度時,進戶的對地距離2.5
|
|
檢 查 內(nèi) 容
|
檢 查 記 錄
|
與熱水管同側(cè)上方0.3
|
|
與蒸汽管同側(cè)上方1.0下方0.2
|
|
在 水 管 上 方0.1
|
|
檢 查 內(nèi) 容
|
檢 查 記 錄
|
與 地 面無 遮 攔3.5
|
|
采 用 網(wǎng) 孔 遮 攔2.5
|
|
敷設在經(jīng)常維修管道同側(cè)上方,與經(jīng)常維修管道以及與生產(chǎn)設備最突出部位1.8
|
|
與 起 重 機 鋪 板2.3
|
|
檢 查 內(nèi) 容
|
檢 查 記 錄
|
至 地 面水 平 敷 設2.5
|
|
垂 直 敷 設1.8
|
|
與熱力管道、設備水 平 敷 設1.0
|
|
交 叉 敷 設0.5
|
|
低 壓 電 纜 設 在 高 壓 電 纜 同 側(cè) 下 方0.15
|
|
檢 查 內(nèi) 容
|
檢 查 記 錄
|
異常情況下的自動保護裝置和免受外界因素影響的保護裝置應齊全可靠。
|
|
裝有能滿足線路通、斷能力的開關、短路保護、過負荷保護和接地故障保護等。保護電器應裝在操作維護方便,不易受機械損傷,不靠近可燃物的地方,并應采用避免保護電器運行時意外損壞對周圍人員造成傷害的措施。
|
|
線路穿墻、樓板或埋設時均應穿管或采取其他保護;穿金屬管時,管口應裝絕緣護套;室外埋設,上面應有保護層;電纜溝應有防火、排水設施。
|
|
檢查時要查看線路是否有機械損傷,絕緣破損,電纜有無滲漏油,易觸電的裸導體是否有屏護或其他保護措施,有無過熱現(xiàn)象。絕緣破損應以絕緣層破裂導體裸露或絕緣層脫落為不合格,線路過熱以絕緣因受熱脆化變質(zhì)或漆色變質(zhì)為不合格。
|
|
電桿直立、拉線、瓷瓶及金屬構架等符合安全要求。
|
|
電桿表面光潔平整,無露筋、裂縫等缺陷,立桿基礎牢固,電桿傾斜不應使桿梢位移大于半個桿梢,終端桿向拉線傾斜不應使桿梢位移大于一個桿梢。
|
|
拉線與電桿夾角不應小于30度,應與線路方向?qū)φ?;混凝土電桿拉線從導線之間穿過時,應設拉線絕緣子。
|
|
橫擔應平整,直線桿單橫擔應在受力側(cè),轉(zhuǎn)角桿及終端桿單橫擔應在拉線側(cè)。
|
|
瓷件及絕緣套、墊完整無裂紋,金屬件固定牢固。
|
|
線路的導電性能和機械強度符合要求。
|
|
從變壓器低壓側(cè)母線至用電設備受電端的線路電壓損失,不超過用電設備額定電壓的5%。
|
|
根據(jù)機械強度的要求回設在絕緣支持件上的絕緣導線的最小截面應不小于表的數(shù)值。
|
|
當PE線所用材質(zhì)與相線相同時,PE線最小截面應符合下列要求:S≤16時,S=S;16〈S≤35,S為16mm2;S〉35,S/2;PE線采用單芯絕緣導線時,其截面有有機械保護時為2.5 mm 2,無機械保護為4mm2。
|
|
線路相序、相色正確,標志齊全清晰。
|
|
相序排列:上下布線交流A、O、B、C或直流正、負極由上向下;水平布線交流A、O、B、C或直流正、負極由內(nèi)向外(面對負荷交流A、O、B、C或直流正、負極由左向右)。
|
|
線路相色:
|
|
交流:A相—黃色,O相—黑色,B相—綠色,C相—紅色。
|
|
直流:正極—赭色;負極—蘭色。
|
|
c地下線路應有清晰的坐標或標志及施工圖。
|
|
線路排列整齊,無影響線路安全的障礙物。
|
|
臨時線路
|
|
要求有完備的臨時接線裝置審批手續(xù),不超期使用。
|
|
使用絕緣良好、并與負荷匹配的護套軟線。
|
|
敷設必須符合安全要求。臨時線敷設方式可沿墻、架空或敷在地面。沿墻架空敷設,其高度在屋內(nèi)應大于2.5米,屋外應大于4.5米,跨越道路時應大于6米;臨時線與其他設備、門、窗、水管等的距離應大于0.3米;沿地面敷設應有防止線路受外力損壞的保護措施。
|
|
必須裝有總開關控制和漏電保護裝置,每一分路應裝設與負荷匹配的熔斷器。
|
|
臨時用電設備PE連接可靠。
|
|
檢查時間
|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