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氧氣面罩的使用
安全帶、旅客座椅都是機上安全措施,機上還有其他一些安全措施,譬如氧氣面罩等。
人體進行生理活動所需的能量,是由體內的氧化代謝過程所釋放的,所以必須不斷從外界攝入氧氣,并及時排除多余的二氧化碳。氧氣代謝過程,由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完成。呼吸系統不斷將外界空氣通過口鼻,吸入肺泡內進行更換。呼吸通過膈肌收縮引起胸腔的擴張來實現。呼吸時,空氣通過氣管、支氣管進入肺部,在肺泡內進行氣體交換,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眾所周知,隨著高度的增高,空氣逐漸稀薄,空氣中含氧量也隨之減少。人處在較高的地方,就會感到缺氧。腦及感覺器官的功能對缺氧最敏感,對情感、知覺、視覺、運動協調功能及記憶、理解、判斷、思維方面的智力功能等都有所影響,甚至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因此,高空飛行存在缺氧問題?,F代客機都采用了密閉客艙,機內有一個適宜的小氣候,大家不用擔心缺氧。在民用航空客機上,都裝有應急時使用的個人氧氣面罩,一人一個,用時大家不必爭搶,以免拉壞而誤了作用。
在客艙內,都備有應急氧氣。如果客艙突然失去氣密或遇到其它缺氧情況,旅客隨時可以拿到氧氣面罩補充氧氣??团撏蝗粶p壓,人的有效意識只有45秒鐘,所以必須及時吸到氧氣。不然,后果慘痛。
以前,有因飛行中艙門斷開或機體破裂而減壓,致使空中小姐及旅客被吸到客機機體外面的可怕事故,也有其他原因造成的同類事故。遇到這種情況,必須立即通知駕駛員打開機上供氧系統。旅客摘下氧氣面罩,位置不要搞反了,立即戴在面部,按要求戴好后,開始吸氧。
氧氣面罩是大多數人認為較好的客機應急供氧裝置。它通過一根細長的像膠供氧管和卡口接頭連到自動聯接器上。氧氣連續(xù)流到面罩的儲氣袋里。儲氣袋儲氣后漲大時,可容納一定量的氧氣。旅客深吸氣把儲氣袋吸空時,則面罩上的進氣活門可以使氧氣進入。面罩儲存裝置一般裝有兩個或三個面罩,并安放在旅客頭部上方。當客機發(fā)生減壓時,客艙里的正常小氣候遭到破壞。這時,面罩便自動拋下,展開在旅客可拿到的范圍內。旅客完成拉面罩和戴上的動作,活門就會自動地操作,使氧氣連續(xù)流入面罩,達到對旅客應急供氧的目的,保證旅客人身安全。
緊急情況下,迅速戴好氧氣面罩,可以贏得時間。在旅客座椅上方,有氧氣面罩應急手動釋放字樣,有“推”的標記。推開后,氧氣面罩自動下放到旅客面前,在釋放板上,有怎樣使用的圖形和文字說明。照說明操作,你一定會應急吸氧成功。
2 客艙失火的對策
民用航空客機的客艙,是旅客在空中逗留的唯一場所,這一特殊的地位決定了客艙的設計,不但考慮到舒適感,而且必須使旅客有安全感。機上如果失火,旅客怎么辦?
隨著民用航空客運的發(fā)展,各種客機投入航線,火災事故的發(fā)生,提高了人們對客艙內飾材料的認識。民用航空系統對客艙內飾提出了適航安全的特殊要求。
過去,客艙在飛行中,由于火柴或香煙頭等小火苗引起火災時,材料緩慢燃燒就符合了要求。這是很模糊的阻燃概念。后來,《客機內飾阻燃最低性能要求》等規(guī)章明確地規(guī)定了阻燃的要求。客艙內飾材料必須經過垂直、水平、45°傾斜和60°傾斜4種不同的燃燒角度試驗,滿足一定的定量指標要求,才能符合客艙內飾最基本的燃燒性能衡量標準。
美國FAA曾利用一架已退役的G—133機身改裝后,進行了大量模擬真實火災的試驗。結果證實,對旅客生命財產威脅最嚴重的情況,是飛機在起飛可著陸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造成飛機墜落時,其油箱的燃油濺入損壞的機體,促使客艙內飾材料燃燒而引起爆燃,因此造成大量旅客無法逃離而喪生。為此,廣大從事適航安全工作的人員,經過一系列的試驗后,提出了解決這類火災對旅客危害的措施,經過充分研討后,陸續(xù)提出了很多旨在改善和提高客艙安全性的適航標準。根據材料在客艙的不同部位,對旅客危害程度的不同,在全尺寸機身真實火災模擬實驗中取得數據的基礎上,發(fā)展成為實驗室條件下,具有半模擬性質的標準試驗,用以衡量不同部位材料的阻燃要求。現代客機都采用了符合要求的內飾材料,包括安全帶、座椅所用材料,都能達到阻燃的良好效果,使更多的旅客在火災爆燃到來之前得到逃生的機會。
為了客艙的安全,避免火勢蔓延,在考慮客艙內飾都采用阻燃材料的基礎上,還注意了預防客艙火災的其他措施。火災一旦在飛行中發(fā)生,造成的后果會十分慘重?;饛目团摰南旅嫒计?,會很快燃到頂部,如不及時滅火,整架客機都面臨危險。
對于預防客艙火災的對策,已經采取了以下幾點措施:
(1) 洗臉間和衛(wèi)生間等處都安裝了煙霧探測器和自動滅火設置;
(2) 將手提式滅火器換作具有良好滅火性能的滅火器,提高滅火效果;
(3) 有的客機還配有與旅客數相當的防煙罩子,萬一發(fā)生火災時,能有助于滅火和隔離煙與火;
(4) 由空中小姐對旅客進一步加強防火有關知識的講解及實際操作滅火器的指導。預防為主,杜絕火患,保證安全。
3 應急出口的開啟
坐過飛機的人都知道,客機載客幾百人都容納在一個窄長的客艙里,上機的門少并且小得很,一旦發(fā)生緊急情況,這么多人往那里跑呢?
請不要擔心,客機上除了登機門、廚房服務門等正常開啟的門外,還設計有平時不開,專為緊急情況發(fā)生后才開啟的應急出口。
應急出口是客機應急救生設施的一種。應急救生設施的位置和客艙的總體布局有關,其要求如下:
(1)不論起落架是放下位置或收起位置,或是只有一側的起落架在收起位置,都能夠在不超過90秒時間內,將全部的旅客和機上人員應急疏散到地面;
(2)當客機在水面迫降時,可使旅客與機組人員應急登上充氣的救生船或漂浮設備。
為了實現這些要求,首先要有應急出口。民用航空規(guī)章對應急出口,包括機組人員應急出口和旅客應急出口,從數量、布局、標記等都提出了詳細要求。
應急出口有利于旅客迅速撤離。根據不同客機,設計了不同的應急出口。
I型應急出口為寬不小于610毫米、高不小于1220毫米的矩形開口,其圓角半徑不大于1/3出口寬度,并于地板平齊。
II型應急出口為寬不小于510毫米、高不小于1120毫米的矩形開口,其圓角半徑同上,并于地板平齊。若是位于機冀上方,則其機內的跨上距離不大于250毫米,機外跨下距離不大于430毫米。
III型應急出口為寬不小于510毫米、高不小于910毫米的矩形開口,其圓角半徑同上。其機內跨上距離不大于510毫米。若出口位于機冀上方,其機外跨下距離不大于690毫米。
IV型應急出口為寬不小于480毫米、高不小于660毫米,其圓角半徑同上。若位于機冀上方,其機內跨上距離不大于740毫米,機外跨下距離不大于910毫米。
每架客機根據乘坐旅客總人數,安排有一定數量的應急出口。當發(fā)生意外事故迫降著陸后,只要將應急門上拉手拉到應急打開的位置,應急門就會自動打開,敞開應急出口。
如果機體扭曲,應急門變形很難打開時,只要旅客齊心合力,應急門就能拉開。若事態(tài)很嚴重,估計應急門不能順利打開時,倒不如扭開更妥當些。萬一應急門不能順利打開,這就需要所有的男旅客齊心合力,用力打開。無論如何都打不開時,有的客機應急門旁有個太平斧,可以用它將門砸開。
應急門的開關方式因機種不同而大同小異。當要打開應急門時,你一定要按空中小姐的指導和應急門上的開門說明來操作,確保應急門及時打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當不該打開應急門時,旅客千萬不要私自打開應急門,以免客艙泄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4 撤離設備與物品
應急撤離設備除了應急出口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設備與物品。
根據應急出口,客艙劃分了撤離的分區(qū),有圖示,旅客也可聽從空中小姐的招呼,按規(guī)定好的應急撤離路線撤離。這條撤離路線上必須無障礙物,所以又叫安全撤離通道。當你坐上飛機,就該對安全撤離通道做到心中有數,一旦需要緊急撤離飛機,你知道自己該從哪個應急出口撤離。根據出口不同,無障礙通道分別為510毫米或910毫米。
在客機出現緊急情況時,可能會發(fā)生機上斷電,原有的照明設備可能出現故障,所以客機上都備有應急撤離照明設備。它的電源是與主照明系統分立的,應急使用時由應急電源供電??团搩葢闭彰靼ㄅ搩雀鲄^(qū)、出口區(qū)、安全撤離通道地板等處的照明,出口位置及撤離標記的照明,以及應急出口處向外的照明,供整個撤離過程使用。
應急撤離設備是指客機迫降于地面或水面后,用于幫助旅客迅速地從應急出口撤離客機的設備,民用航空規(guī)章里規(guī)定了應急撤離設備配制的最低標準。還有一些我們平時不太了解的設備,也在這里做一些簡要的說明,具體使用方法將在下面章節(jié)里談到。這些設備和物品包括廣播話筒、應急斧頭、急救藥箱、護目鏡、擴音器、應急定位發(fā)射機、救生索、救生衣、救生滑梯、救生船、救生聯絡與生存設備等。
在客艙中,規(guī)定與地板平齊的每個應急出口附近,在空中小姐座位處,至少有一個廣播話筒,供空中小姐在緊急情況下,為應急撤離疏導旅客而拿出來隨時使用。
客機上裝有應急定位發(fā)射機。當客機失事后,應急定位發(fā)射機在撞地的瞬間,便自動打開并發(fā)出求救信號。如果客機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失事,應急定位發(fā)射機將非常有用。
應急斧頭供開艙門用;急救藥箱供應急使用;護目鏡供客艙里有煙火時防護之用;救生衣在座椅下面,救生船也在客艙里,有些聯絡與生存設備也在客艙里,緊急情況下要聽空中小姐安排,帶下客機供地面與水上生存自救時使用。救生索是在緊急情況下撤離飛機時,因客艙外高度太高,須用救生索從客機上溜下來而配備的。救生索一般由系留緊固件、連接帶、掛鉤組成。機組人員從機頭的應急出口下來時,旅客與空中小姐從機翼上方應急出口下來時,都要用救生索。救生索連接帶是通過浸漬氯丁橡膠乳液制成的,有很高的可靠性??团摼壬鞔娣旁诳繎背隹诘奶旎ò迳希匆笫褂?,非??旖莅踩?。機組人員救生索存放在駕駛艙應急出口附近。當出現緊急情況迫降成功后,機組人員立即取出救生索,從客機上滑下后,迅速配合空中小姐,在地面幫助下,把應急滑梯放好,參加到引導疏散旅客的工作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