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針對近段時間出現(xiàn)越來越多在校學生打架斗毆事件,學生犯罪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本班也有個別同學喜歡搞“小團體”活動,與同學產(chǎn)生矛盾時喜歡把“打架”兩個字掛在嘴邊,講所謂的義氣。
教學目的:
1、通過舉事例,讓學生了解意氣用事、打架斗毆的嚴重后果;
2、讓學生學會應對校園暴力,使自己不受傷害;
3、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防范于未然。
教學方法:小組討論、舉事例
教學過程:
(一)就在幾年前,校園暴力似乎還是一個遙遠的名詞。但似乎是突然之間,群毆、斗狠、勒索、施虐甚至血腥這些只有影視里才出現(xiàn)的字眼和行徑,涌進了被稱為本該是一片凈土的校園。有一部分學生缺乏正確的安全防衛(wèi)心理,他們中有人被敲詐,有人被欺負,甚至有人被殺害,此類案件比比皆是,甚至有上升的趨勢。請看以下事例:
案例一:事件發(fā)生在淶源縣職教中心高一(102)班。這是一個星期天。8名同學正在教室里看書學習,同學們正在趕寫周一就要交的作業(yè)。突然,幾個手持鐵鏈、砍刀、鋼管的學生,沖進教室,“見人就打,逢人便砍,教室里頓時血肉模糊,打聲哭聲一片?!苯Y果,8名學生中,除了1名同學趁人不注意跑了出去,才避免了被砍的災難外,其他7名學生均被不同程度砍傷。傷勢最重的李同學身上有三處傷,左肩胛骨骨折、韌帶被砍斷、左胯骨裂縫性骨折,手術后一度昏迷不醒。
案例二:饒陽縣某鎮(zhèn)一中學發(fā)生學生斗毆事件,一名初三學生已經(jīng)在該起事件中死亡,另有三名學生身上多處中刀,住院治療。
案例三:初中生為“情”揮刀殺人:秦皇島一名年僅16歲的初中生張某,因與班中一名漂亮女生很要好,遭到了已畢業(yè)學生戴某的一幫朋友的毆打,張一怒之下,將其中一人連捅數(shù)刀致其當場死亡。
案例四:西安南郊某中專學校的一名16歲女生,被兩名女同學在宿舍內(nèi)脫光衣服毆打兩個小時,受傷女孩至今躺在宿舍內(nèi)不能下地。被打原因很簡單,只是被打人者懷疑與其喜歡的男孩關系好。
案例四:今年4月4日,深圳寶安沙井職業(yè)中學成人高中的高二的一名男生,將另一名男生打倒在地,用手中的木棒對著倒地男生的頭部等部位猛打,其動作極為粗暴……
案例五:19歲的尚某去年進入高考復讀班上課。2002年9月28日,尚某在學校操場和幾名男女同學一起打籃球。同學蘇某嫌尚某有犯規(guī)動作,幾次說他不會打球,尚某感覺在女同學面前丟了臉,心中很不舒服。當蘇某又一次說尚某打手犯規(guī)時,二人發(fā)生了爭吵,尚某揮手打了蘇某一個耳光,猝不及防的蘇某倒在地上死亡。
(二)為什么校園暴力頻頻發(fā)生呢?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在心理上獨立感增強,經(jīng)常會嘗試一些冒險行為。在這個年齡階段,他們縱向疏遠家長和老師,而橫向發(fā)展加強,主要表現(xiàn)在愛做“大哥”、易抱團,但因涉世淺,容易走向暴力的歧途。
第一、青少年思潮泛濫,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嚴重,學生在家養(yǎng)尊處優(yōu),家長驕生貫養(yǎng),學生的年齡決定他們遇事沖動、爭強好勝,學生日常發(fā)生口角,動手打架,已經(jīng)成為必然。
第二,學生對學校和老師在處理這方面的能力的不信任。許多學生認為學校并不能恰當?shù)奶幚磉@些事情。他們認為如果告之學校這些事情,通常換來的處分或者批評。再者,即使告訴學校,學校也無法為他們提供安全的保護措施,比如放學后。而如果他們把這些矛盾告訴學校的話,他們也怕受到更大的報復。
第三,錯誤的面子觀。很多學生認為如果這些事情自己擺不平的話在學生面前很丟臉,以后在自己班級或者是群體中就會被其他同伴所不恥。因此他們通常會選擇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第四,學生中的暴力現(xiàn)象與他們在同學中互相傳閱的暴力視頻有很大的關系。現(xiàn)在學生們基本是人手一部手機,手機可以上網(wǎng),有同學先發(fā)現(xiàn)那些暴力視頻,內(nèi)容大部分是同學打架以及學流氓耍橫,于是就互相流傳,大家都覺的很好奇,就用手機上網(wǎng)看這些東西!而在看完這些視頻之后,有些學生就會開始模仿視頻里的行為去欺負同學,而遭殃的往往都是老實的學生!
(三)當我們遭遇校園暴力時,要采取的應對措施:
第一,要學法、守法、懂法、用法。
第二,要有及時報告的意識。特別是個子矮小,體力單薄的學生遇欺時,要及時報告家長、老師,請求其出面解決。有些同學認為告訴老師也沒用,于是就用打架、斗毆等方式來解決。在自己和他人受傷害之后,事情最終還是交由學校解決。
第三,要有機警的報警意識,即遇危急時臨危不懼,尋找脫身之遇,求助于警方幫助。
第四.要潔身自好,即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交友要謹慎,少去情況復雜的公共場所,放學后要結伴早回家;
第五,遇到小矛盾不能太沖動或意氣用事;
第六,有少數(shù)學生認為遇到校園暴力時應保持沉默,忍氣吞聲。而學生發(fā)生矛盾都是事發(fā)有因的,有的是經(jīng)過多日的摩擦,有的是多日的積怨。因此學生之間一旦發(fā)生矛盾,應立即告訴老師,讓老師把產(chǎn)生矛盾的雙方往正確方向引導。
小結:同學們,人無完人,別人可能會有令你不滿的地方。當你生氣的時候,先做深呼吸,讓心情平靜;做錯事,主動說“對不起”,別人錯了,寬容他(她);相信自己,去參加你喜歡的有益的各項活動;幫助別人,也接受他人的幫助;向好朋友傾訴,與她分享開心。這樣一來,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快樂,我們的校園才會更和諧!
作業(yè)布置:課后每人寫一篇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