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1、認知騙子騙人的手段;
2、知道堤防壞人、不上當受騙的方法。
教學重點:1、認知騙人的招數(shù),騙子手段;
2、騙子的盯梢的對象。
教學難點:1、學生應(yīng)學會有警剔性,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2、不上當受騙的方法。
教學方法:舉例說明
一、 什么樣的人會容易上當受騙?
當今社會,騙子往往是利用人的天性弱點,比如說人的善心、熱心、貪婪心、好奇心等等來進行行騙。使得不少人都因此而有過上當受騙的經(jīng)歷。
騙子作案往往是以兩個、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團伙共同完成作案?,F(xiàn)如今,騙子的手段花樣繁多,日日翻新,使得人們防不勝防。
二、讓我們舉例說明一些典型的上當受騙的案例:
案例1、某位學生行走的路上,有人就撿到錢包后和他分錢。行騙者說把撿到的錢和學生的手機、錢包等一起放進學生的背包中,然后走到一個胡同中共同分撿到的錢。學生竟鬼使神差的同意了。到胡同口的時候,另外一名騙子就叫住了撿到錢包的騙子說問他有沒有撿到錢包,然后就把學生推進胡同說讓他等一會,然后再分錢。學生左等右等,不見來人,看看背包中哪兒還有自己的手機和錢包!其實,就在騙子放撿到的錢包的時候,就把學生先放進去的東西掏走了。至于演的雙簧戲則是騙子逃跑的策略。
此例說明,騙子利用學生的“貪婪”之心的手段進行行騙。
案例2、某公車,到站開門后,一個男人突然堵住車門說自己手機不見了,不讓人下車.人群嘩然.這時旁邊有人說打那個男人的手機,看在誰身上響誰就是賊.這個男人就向邊上的一個人借了手機要撥自己的號碼,突然靠近門口的一個人拔腿擠下車就跑,這個男人也沒還人家的手機就叫囂著追了過去,轉(zhuǎn)眼都不見了.于是,這次真的有人丟了手機。
此例說明,不法份子利用人們的“恐慌失措”的心態(tài),趁機下手,導致某位失主手機被竊。
案例3、不將手機、財物借給他人或由陌生人保管。遇有某些“乘客”聲稱有急事或者手機沒電、信號不好等情況,要求“借用”手機時,手機就會插翼而飛。 還有些乘客將行李等財物臨時托付給在旅途中認識的“朋友”,結(jié)果財物都被騙走。
此例說明,不要輕信他人的花言巧語。
案例4、手機詐騙。某人致電或發(fā)短信給你,比如說你中了***獎(筆記本電腦)等等,而你如果一個電話打過去,她們會叫你將錢寄到某個帳號,說是獎品的郵寄費。而你真的相信了,寄出去的錢就如同石沉大海。
此事例更加說明“天上沒有掉陷餅”的好事情, 切勿輕信,貪小便宜吃大虧。
三、當然,騙人的事例遠遠不止這些,那么哪些人容易成為盯梢對象呢?
1、 文靜懦弱、膽小怕事者;例如:學生
2、 身處險境、孤立無援者;主要指人對陌生環(huán)境的不知所措
3、 體質(zhì)衰弱、無法自衛(wèi)者;這多數(shù)指的是老人
4、
貪圖錢財、追求享受者;
5、 意志薄弱、難抗誘惑者
四、如何防止上當受騙?
1、不要隨便與人搭訕,外出最好是結(jié)伴而行;
2、要學會“聽、觀、辨”,即聽其言、觀其色、辨其行;
3、通過網(wǎng)絡(luò)、書籍、電視等媒體,更清楚地認識這個世界上的各種陰暗面;
4、學生應(yīng)學會有警剔性,,對于“初相識”者一定要小心、謹慎,同時要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總結(jié):學生外出應(yīng)時刻保持高度警覺,不要輕易相信他人所言,只要正正當當做人,不要想非份之所得,相信犯罪份子絕對不會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