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校園暴力事件
作者:劉奭奭
來源:安全教育每周一課
評論: 更新日期:2009年08月25日
預防校園暴力事件
課題:預防校園暴力事件
教學目的:使學生明白校園暴力事件的危害性,了解此等事件的起因,加強自我保護。
教學重點:了解學生暴力事件,學會自我保護
教學難點:校園暴力事件的危害性及預防
教學方法:講授+自由討論
課時安排:一節(jié)課
教學時間:2008年4月21日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4月20日晚上,平遙縣卜宜中學一名初三學生為“復仇”,竟然潑汽油點著了兩名同學,造成兩名同學身體大面積燒傷,肇事學生事發(fā)后出走,至今未歸?;叵肫鹁驮?月25日廣東雷州中學發(fā)生的兇殺案,兇手用刀捅死2人、砍傷4人后,從五樓跳下,自殺身亡。面對這一幕幕的校園悲劇,我們感到痛心疾首,到底是什么原因發(fā)生了這些事情?有什么危害性?我們要從中吸取什么樣的經(jīng)驗教訓?我們要怎樣預防此等事情?下面針對這幾個問題展開討論。
二、講授新課
1、校園暴力事件的形式有哪些
(1)是索要錢物,不給就拳腳相加,威逼利誘;
(2)是以大欺小,以眾欺寡;
(3)是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
(4)是同學間因“義氣”之爭,以暴力手段爭長論短;
(5)是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
(6)是個別學生組織同鄉(xiāng)會或者其他,用暴力來解決相互矛盾;
2、校園暴力事件的原因有哪些
校園暴力事件從根本上來說是社會暴力事件在學校的延伸,如果任其發(fā)展,將會使得學生產(chǎn)生一種認識上的偏差,使得學生缺乏一種安全感,對學校將是一種非常危險的隱患。
(1) 家庭因素
從這些暴力事件中分析施暴者的主體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都是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父母離異,貧困,家庭暴力等等,這樣就使這部分學生從小就缺少關心愛護,從而形成一種過激的性格,他們往往采取暴力來面對生活中的矛盾。
(2) 社會因素
社會上的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打架斗毆,貪污腐化等等,都會給這些學生造成不利的影響,另外一些小說、電視劇甚至是新聞報道都在詳細報道暴力事件,一些網(wǎng)絡游戲充斥著較多的打殺場面,這些或多或少會影響著學生的觀念。
(3) 個人因素
個別同學遇事失去理智,不考慮后果,做出一些違背道德與法律法規(guī)的事情,即所謂“感情用事”,其結果不僅嚴重損害了個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可能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
3、集體討論:同學們要怎樣預防校園暴力?
分組討論,派代表發(fā)言,其他同學補充說明。
4、老師概述預防校園暴力事件的途徑和方法
(1) 從自身做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
(2) 謹慎交友,不要對別人的困境冷嘲熱諷,不要在別人打架的時候湊熱鬧。
(3) 在與同學以及其他人相處中誠實、謙虛,注意語言文明,尊重對方,不盛氣凌人
(4) 同學們中間有矛盾時要及時化解掉,必要時報告給老師,由老師出面來協(xié)調(diào)。
(5) 每個同學都要樹立正氣,班級要樹立正氣,學校要樹立正氣。
(6) 重申嚴禁同鄉(xiāng)會的有關規(guī)定,預防校園暴力事件的發(fā)生。
三、教師總結
通過此次安全教育,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啟示,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正確面對自己所碰到的困難,選擇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正確的認知,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